找佛教題材或资料來觀看?您可利用手機在這裡搜索!
這個程序是為了方便您,尤其是當你在移動時,在不同的地點(例如在漫長的旅途上),尋找您要的佛教題材
應用程序的特點;一站式到達, 以下有聖嚴法師的:
大法鼓
經典講座
學思歷程
《楞嚴經》講要
《法華經》講記
《妙法蓮華經講要》
《維摩經》六講
《六祖壇經(精選集)》
《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》
《無量壽經講記》
《新時代心倫理》
《金剛經》
《金剛經與心靈環保》
《法華經與佛國淨土》
《淨土法門》
《觀音法門》
開示
人間悟語
禪坐
如何進入禪定的狀態
從禪的觀點談成功、方法、目標
生活禪修體驗
何謂禪淨雙修有何意義
性空(證起)
空的真意
觀五蘊皆空
談佛教的因果觀念
因果篇
佛教的無常觀
從時間角度看心經-十二因緣
何謂無漏的功德
如何滅無明斷煩惱
心念意念的力量(心誠則靈)
心六倫
四安
點燈
皈依的儀式
聖嚴法師簡介
聖嚴法師(英語:Master Sheng-Yen,1931年1月22日-2009年2月3日),江蘇南通人,俗姓張,乳名保康、私塾學名志德,曾服兵役十年,更名採薇,以准尉退伍。聖嚴是台灣佛教宗派法鼓山之創辦人,也是禪宗曹洞宗的五十代傳人、臨濟宗的五十七代傳人,為一佛學大師、教育家、佛教弘法大師。日本立正大學博士,是台灣第一位獲得碩、博士學位的比丘[1],法鼓山的弟子信眾尊稱為「聖嚴師父」。
重要記事[編輯]
• 1931年 誕生於江蘇,名「保康」
• 1943年 年14歲,於南通狼山廣教寺出家,法名「常進」
• 1949年 入伍通信連,由上海登艇來台
• 1959年 結束十年軍旅,於東初老人座下再度出家,法名「慧空聖嚴」
• 1961年 於高雄美濃朝元寺閉關六年,解行並進,深入經藏
• 1969年 留學日本立正大學,六年後取得文學博士學位
• 1975年 抵美國,開設週日靜坐班,隔年首次舉辦禪七
• 1977年 因東初老人圓寂返台,繼承中華佛教文化館、農禪寺
• 1978年 擔任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及佛學研究所所長、政治大學研究所教授
• 1985年 於北投中華佛教文化館創辦「中華佛學研究所」
• 1989年 創設法鼓山
• 1990年 召開第一屆國際學術會議
• 1992年 提出「心靈環保」,為法鼓山核心理念
• 1994年 提出「禮儀環保」
• 1997年 出席第十一屆國際宗教領袖和平會議,訪問梵諦岡,晤見當時的教宗若望•保祿二世(John Paul II)
• 1998年 獲《天下雜誌》遴選為四百年來對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物之一、在紐約與達賴喇嘛進行「漢藏佛教世紀大對談」
• 1999年 「提出心五四運動——廿一世紀生活主張」、領導法鼓山投入921地震救災工作,積極展開「災後人心重建運動」
• 2000年 漢傳佛教唯一代表參加「千禧年世界宗教與心靈領袖和平高峰會」、獲二十屆行政院文化獎、於美國象岡道場舉辦「默照禪四十九」
• 2001年 於台北縣金山鄉法鼓山園區舉辦「默照禪四十九」
• 2002年 出席在紐約舉行之「世界經濟論壇會議」,是唯一受邀的佛教領袖、出席在泰國曼谷舉行之「世界宗教與精神領袖理事會」、以《天台心鑰——教觀綱宗貫註》一書獲中山學術著作獎
• 2003年 推動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與北京大學合作設置「法鼓人文講座」。應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之邀,出席日本京都「世界青年和平高峰會」第一次籌備會議。膺獲第二屆總統文化獎。
• 2004年 推動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分別與台灣大學、北京清華大學合作設置「法鼓人文講座」。
主持法鼓人文社會學院動土典禮。出席在曼谷召開的「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」與「亞太青年和平高峰會」。出席在約旦召開的「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」。擔任總召集人,舉辦「世界青年和平高峰會台北論壇」。
• 2005年 出席在愛爾蘭都柏林召開的世界銀行「信仰暨發展會議」。推動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分別與台灣成功大學、南京大學合作設置「法鼓人文講座」。於中國北京大學、國立清華大學、南京大學及廣州中山大學進行專題演講。獲頒泰國朱拉隆功僧伽大學榮譽博士學位。創設之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落成開山。
• 2009年2月3日 圓寂於從臺大醫院前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途中,享壽八十。
聖嚴法師開示 -- 爭取時間,活在當下
在競爭激烈、分秒必爭的壓力下,時間對現代人的重要性相對提升。但在不穩定的環境中,突發情況日益增多,受到內在和外在因素的相互干擾,時間被分割得支離破碎,無形中,使我們感受到更大的壓力。
現代人的生活和二、三百年前大不相同,過去的人頭腦單純,讀書人滿腦子四書五經、古代歷史,其它人頂多知道一些當地的小事情,能活上幾十年,他們就覺得相當長了。但是對現代人來說,總覺得時間太短,因為現在傳播媒介多樣化,經由報紙、電視廣播、網絡等媒體,全球每天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情,我們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知,成為我們知識和信息的一部分,新事物不斷增多,現象層出不窮,永遠看不完、學不完,感覺上環境愈來愈小,接觸的層面愈來愈複雜,時間卻永遠不夠支配。
此外,信息爆炸的結果,使我們的頭腦充斥著各式各樣的人、事、物,令人應接不暇。本來知識愈豐富,觀察力愈敏銳,應該更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,其實不然,這些不相干的信息,在思考與行動時,反而成為乾擾,導致猶豫困惑,不知該如何決定,如此一來,又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。尤其是處理切身問題時,例如職業的選擇,乃至於交往對像等,常常是當局者迷,很難做出適當的選擇,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,反而倉促下決定,抱著碰運氣試試看的心態。
所以,在時間的運用上我們有許多功課要學習,幾乎每一個人都是忙人,即使是沒有工作的人也有日常的瑣事要忙,每個人不但身體忙,頭腦也忙得不可開交,時間當然不夠用。
我曾經提出一種理念:「忙人時間最多」,也就是說,我們盡量在有限的時間內,恰到好處地運用,而不浪費時間。即使從早到晚必須分秒必爭,也要爭得恰到好處。
譬如遇到塞車時,車子陷在車陣中動彈不得,要怎麼爭取時間呢?這時候,你還有頭腦的空間可以爭取,反正已經困在車陣中了,焦急也沒有用,正好利用這個時間好好放鬆身體,讓頭腦得到充分的休息。有些人缺乏這種觀念,不但心裡著急,更糟糕的是怒氣沖衝影響情緒,這是何苦呢?既然連塞車的時間也可以好好運用,我們更應該利用所有能夠運用的時間,即使是在最忙碌的時候。
禪法教導我們要活在當下、承擔責任,這可以說是時間管理的另一種詮釋,「當下」就是最好的時段,保持頭腦清楚,好好地欣賞它、享受它、運用它,這是最合算的。也就是說,吃飯的時候專心吃飯,不要胡思亂想;看書的時候,腦海裡就不要圍繞著連續劇情節打轉;與別人談話,要注意對方在說些什麼,不要分心想著剛剛看過的電影,否則同樣的話講了兩遍,你還聽不清楚,要求他再重複一遍,不但浪費彼此的時間,也是對人不尊重、不禮貌。
儘管要爭取時間、活在當下,還是要找出時間休息,否則身體會負荷不了。唯有如此,我們才會覺得有充分的時間,而且還能活得很精采、很有意義。
工作自在語:
禪法教導我們要活在當下、承擔責任,這可以說是時間管理的另一種詮釋,「當下」就是最好的時段,保持頭腦清楚,好好地欣賞它、享受它、運用它,這是最合算的。
免費玩聖嚴法師佛學講座 Master Sheng Yen APP玩免費
免費玩聖嚴法師佛學講座 Master Sheng Yen App
熱門國家 | 系統支援 | 版本 | 費用 | APP評分 | 上架日期 | 更新日期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台灣 Taiwan | Android Google Play | 3.0 App下載 | 免費 | 2014-08-09 | 2015-01-14 |